时间:2022-09-04 12:38:53 | 浏览:678
还记得学校周边环绕着的众多茶饮小店么?那些瓶瓶罐罐装满了用来冲泡的粉末,他们记录着我们青春年少的往事。
十几年过去了,这样的小店伴随着我们的记忆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写字楼、商业街里,雨后春笋般涌出的新式茶饮品牌。
部分新式茶饮品牌在获得资本市场的眷顾后迅速腾飞,但更多的品牌仅短暂存在几载,便不声不响地消亡了。
喜茶在2020年3月获得高瓴资本和Coatue联合领投,投后估值超过160亿元;茶颜悦色在2019年8月完成A轮融资,主要参投方有元生资本和源码资本;
2019年4月,乐乐茶完成2亿元的Pre-A轮融资,祥峰投资、致君水滴等参与投资……而曾经以“会占卜”为噱头的答案茶、曾经轰轰烈烈排队的鹿角巷等等,则已经消失在人们视野当中。
据艾媒数据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20年Q2中国新式茶饮消费者品牌认知中,喜茶高出第二位COCO都可9%,以43%的数值稳居第一位,在消费者心智中与喜茶形成竞争关系的品牌有奈雪の茶和乐乐茶。
今天的主角是奈雪的茶和喜茶这两家上市公司。相较于老牌奶茶品牌coco都可,喜茶和奈雪的茶面对的用户群、市场环境更相似,而且奈雪的茶创立时间也只比喜茶晚了3年。
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完成了2021年以来港股市场大消费领域规模最大的一场IPO。而在融资5亿美元后,有关喜茶上市的传言也不断流出。
老式街头茶饮遗落在岁月角落,新式茶饮品牌的对决正在风口。接下来,新式茶饮的运营魔法又是什么呢?
在对喜茶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喜茶的高品牌认知度来源于它的社交媒体营销和联名营销,而社交媒体营销的主要运用是在喜茶的发展期,通过KOL打卡、排队买奶茶上热搜等方式引爆社交媒体,联名营销则是新式茶饮品牌前几年最常的营销动作。
奶茶作为当下的餐饮潮流,受到白领和学生的追捧。研究数据显示,16-35岁的人群是新式茶饮的主要消费人群,大概占了总消费人群的90%。
这部分人相对年轻,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同时无论经济是否独立,这个年龄段的客户群都具有相对较高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消费群体的月收入普遍在5千-2万元这一区间。
此外,女性消费者大概占总消费群体的58.3%,一线城市的白领和学生更是消费的主流。
这些人真的只是为奶茶付费么?实则并不,小小的一杯奶茶,其实也会有诸多附加价值。
除了优质的口感,产品的口碑和品牌的影响力也是消费者考虑的内容,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者们愿意为品牌和营销的附加价值付费,他们同时看重小小一杯饮品的社交属性,“约奶茶”,“请奶茶”成为了常挂在嘴边的词。
他们不仅愿意为新式茶饮付费,在网红饮品面前排长队购买,也愿意购买其各种联名产品。
主要原因除了新式茶饮品牌主动塑造出的潮流形象外,另一个原因在于价格:新式茶饮品牌的单价不一,但大多在20元/杯以上,30元左右的较为常见,在当下的消费水平下不算高。
消费者试错成本低,因此消费者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的几率更大,新式茶饮的联名产品在市场中的有一定的竞争空间。
另外,新式茶饮的兴起挤占了旧式奶茶店和诸多传统茶饮商家的市场,不过新式茶饮品牌也在逐渐趋同,面临严重的同质化问题——难以凭借口味直接区别开来,店面装修大同小异,诸如欧包一类的附属商品设计也大同小异。
面临产品同质化问题,各茶饮品牌正在时代的浪潮中寻觅着破局的办法,跨界联名成为了其中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跨界营销作为奶茶破局的不二法门,有助于塑造并深化品牌形象。近年来也受到一些头部品牌的青睐。
单以奈雪为例,2020年,奈雪的茶同德芙合作,推出了线下快闪主题店,邀请人们参加密室逃脱活动并品尝联名产品;奈雪也曾以“风雅颂”和“中国风”为主题,和故宫博物馆合作,推出和故宫典藏相关的点心套盒,线上线下同步发售,收获了一致好评……
而竞品喜茶收获多方流量的玩法更多元,喜茶的联名营销对象涉及多个品类,除了食品、服饰和家居等常见联名和相关联名品类,还包括了书画、游戏、应用等多种不常见的联名品类。
例如,在与游戏江南百景图的联名中,推出的联名纸袋和杯套被众多江南百景图的粉丝收藏,喜茶通过联名把江南百景图的粉丝转化为自己的消费者,并有可能转化为忠诚消费者。
面向年轻的群体,自然要有年轻的营销方法。将人们所熟知的品牌整合、碰撞,借助跨界产品、话题和活动的高热度,提升双方的品牌影响力,触达更多的客户群体,引爆并快占据市场,这正是品牌联名带来的优势。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新式茶饮品牌多频次的联名的确强化了“潮”的品牌属性。但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不仅并不知道部分联名营销,还认为这种频繁的联名营销会削弱其品牌价值。
其实,从17、18年停留于表层的联名营销活动之后,喜茶已经很少做联名了,而是在逐渐深化研发创新产品以及IP打造方向发力,你可以理解为深度联名新玩法。
与喜茶初期联名营销主要开发联名纸袋、杯套等周边产品不同,喜茶与养乐多联名时推出了专属的加大号养乐多杯,不仅在饮品本身上创新,还通过定制容器来深化合作,让这次联名营销几次登上微博热搜榜。
同时,喜茶通过反向授权联名的方式,将自己的热门产品IP化,在多种消费场景中植入产品IP,加深消费者心中的产品印象。比如说大理寺日志、江南百景图等,用“阿喜茶馆”和“阿喜”的形象联名,契合喜茶“禅”的定位更与中国“茶”的相结合,更利于品牌传播。
当然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究竟哪一种跨界合作能够引爆市场带来超额的收益,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在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下,当新式茶饮寻求营销破局时,也逐渐开始关注产品品质这一根本问题。
新式茶饮和传统茶饮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原材料的差异,这也是新式茶饮竞争的新关键—原料的品质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和口感,从而影响客户的留存率。
而想要对优质原材料进行把控,就要求品牌做好供应链管理,关注原料的种植、加工、存储、运输等各个基础环节,保证原材料采购、库存、配送及管理过程中的效率。
以奈雪的茶为例,原料都是研发团队亲赴各地优质茶叶产区精选的好茶,茶底4小时一换,同时甄选应季新鲜水果和奶源,产品品质上得以保证,同时也建立了其独特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将整个生产和供货流程标准化,数字化,利用上游的科技革新全面提升供应链,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虽然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在接受采访时说“很多人以为用了好的原材料就一定成功,但不是的。”他认为新式茶饮的重心是产品、品牌和运营。
不过,在行动上喜茶却是典型的“口嫌体正直”。
喜茶很看重供应链,不仅将产品原料追溯到原产地,还拥有自己的茶园,以此保证稳定的新品研发速度。据统计2020年,喜茶保持了平均每1.2周推出一款新品的速度,并做了一些有意思的创新尝试,比如率先将冷冻萃取牛乳这一“牛奶黑科技”应用到茶饮当中,以及将生椰水和椰子果肉打制成“生椰乳”,打造出“生打椰”工艺。
与此同时,这两家奶茶品牌也开始主打新产品配合新科技的新消费玩法。
奈雪的茶已经试点将AI人脸和智能物品识别技术融入到门店体验计划中,以便消费者获得智能又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而喜茶的数字化已经武装到了杯贴、小票、以及所有线上交易。比如,杯帖不仅有不同的祝福语,还根据节日、人群的差异,有不同的画面。小票不仅可做POS收银记录,还可以帮助店员和外卖小哥“核对物料”。
数据时代,数字化的服务和运营以及智能化的管理对茶饮品牌来说极其重要。不仅可以增加门店的互动性和娱乐性,数据使万物相联的特点也可以结合服务,对消费者进行精准营销,并通过线上线下的联络来增加客户的黏性,使品牌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新式茶饮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想在这个行业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就注定要将数据、产品、服务和营销相结合,缺一不可。但大浪淘沙,谁又能走到最后呢?
本文由 @社区营销研究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红茶作为全发酵茶,以其红茶、红汤、红叶、香甜味醇的特征征服了世界。而中国的祁门红茶、印度的大吉岭红茶以及斯里兰卡的乌瓦茶更是因其迷人的香气被誉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其实在咱们国内同样有着四大顶级红茶,大家都知道是谁吗?正山小种正山小种又被
不管是从产量还是销量上来看,绿茶都是中国六大茶类中当之无愧的王者,占据国内茶叶消费半壁江山之多。哪怕是从茶叶名称上来说,其他5种茶类所属的各种名茶相加,也抵不上绿茶的种类。我国四大产区20多个省市均有自己的绿茶代表作,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包括
绿茶是六大茶类中唯一的不发酵茶,也是贡品、名品、名茶数量最多的,在古代就连皇帝也要抢鲜喝上一杯春茶,附庸风雅一番。中国的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黄茶和黑茶。我国各个茶产区几乎都生产绿茶,每年茶叶生产总量的70%都是。
#春日生活打卡季#绿茶属于我国六大类茶中的一种,它是产量最大和消耗量最大的茶叶,是大家喝得比较多的一款茶,其茶偏凉,口感清爽,是夏季的最佳茶饮品,因此受到很多人的青睐。那么大家都知道绿茶能存放多久吗。
如今惊蛰节气已过,马上就要到春分了。天气越来越暖和,温度越来越高,万物都开始萌发,茶叶也不例外。老话说,明前茶贵如金。为什么早春绿茶好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
绿茶绿茶绿茶绿茶看一款茶的品质特征,从鉴茶五因子入手。 【外形、汤色、滋味、香气、叶底】。绿茶。因绿茶的制作工艺方法不同,细分为四种不同的绿茶,他们是:炒青、烘青、晒青、蒸青。再进一步细分,又因炒青绿茶的外形不同,又将炒青绿茶细分为:长、圆